Saturday, May 24, 2008

Visiting a Teapal 小鎮訪茶友

【第一回】
震波遙感痛定思山人出遊訪茶友
小鎮鄉情紀念日烏龍茶老味崢嶸

5月24日, 週六,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(Memorial Day)長週末的第一天. 與勞倫斯約好到他那裡品茶.

從我這裡到他那裡開車要一個多小時. 中間有很長一段是一條橫越丘陵地貌的公路, 起伏不平, 時而上坡, 時而下坡--- 兩旁是典型的北美中西部鄉村景象, 還看到了幾塊牧場, 見到牛, 羊, 甚至一處放著南美洲駝羊(Llamas and alpacas)--這可是有些少見. 天空晴朗, 飄浮著白雲 -- 出門的好天氣. 好像又有很久沒有駕車遠行了, 雖然只有一個小時的路, 感覺卻很愜意.


【小鎮印象】
紺比爾(Gambier)小鎮除了那裡有個肯庸學院(Kenyon College)之外, 再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. 該鎮在沃農山市(Mt. Vernon)東約4英里半. 沃農山倒有點兒說頭兒, 因為那是喬治‧華盛頓的故鄉. 一條叫做科科星(Kokosing)的小河在這裡流淌而過. 因為今天是陣亡將士紀念日, 上午這裡大概舉行過活動, 所以我經過時還看到不少人群. 不過, 在肯庸學院暫居一年多的勞倫斯告訴我, 沃農山平時也是沒有什麼動靜的. 因此我在這樣的特殊日子訪問沃農山一帶倒也是不錯的機緣.

因為天氣好, 我們就在屋外擺下茶案. 勞倫斯首先款待的是一餅好像是叫什麼福壽堂的05年普洱生餅. 壺用的是一把很奇怪的小泥壺. 我感覺到第三泡茶味出來了, 於是我說"這茶不夠勁兒!" 值得一提是勞倫斯的這把泥壺: 不知是什麼泥, 低密度, 無款... 做成典型的"水平壺"的型式.



峰迴路轉. 第二壺勞倫斯亮出絕活: 一款老台灣凍頂烏龍! 壺也換成了一把朱泥四方八棱, 上雋《傷寒論》句, 另一面是凸雕山水, 意境別致. 茶杯用的是勞倫斯博客裡描述過的平日喝茶的彩繪人物大杯.


此茶頗令山人不能招架! 細觀乾葉, 但見深咖啡色條索卷曲的葉上薄薄地有一層幾乎看不到的白霜.


沖水洗茶兩遍後, 第一泡湯色深紅, 此後數泡湯色幾乎維持不改... 味呢? 照我的話說就是"有明顯霉味"! 勞倫斯也承認, 這款茶似可以稱之為"濕倉烏龍"! -- 也就是說, 此茶確在存儲中有一定程度的霉變 -- 但是, 是被認為可以接受的, 甚至 -- 按勞倫斯的話說 -- 是"喝著有勁兒"的茶!


接下來勞倫斯給我講了他對大陸和台灣烏龍茶區別的見解. 首先, 他認為在新茶階段, 台灣烏龍茶味道不及大陸(福建)正統烏龍茶, 特別是經過傳統焙火的烏龍茶; 但是, "老"烏龍茶, 或說烏龍茶陳放之後, 大陸的就不及台灣的 -- 這主要是說經傳統焙火的烏龍茶類, 不包括那些以新鮮和揚香為特色的高山烏龍茶. 凍頂烏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. 凍頂從嚴格意義上講, 應當不屬於高山茶類! 這也是為什麼它的乾茶不像多數高山茶那樣呈球狀, 而是條索形. 但是近年來, 大陸(也許是受台灣茶客影響?)也開始流行輕焙火烏龍茶(這一點我從近兩年所得到的鐵觀音幾乎都是輕焙火得到認同). 在大陸, 很少有人會問津老烏龍茶. 勞倫斯述及他在北京馬連道遍尋老烏龍茶不得, 得到的所謂老烏龍也都喝著沒勁道. -- 當然這很可能代表的是香港茶客的烏龍茶意識[山人批注]

在這當口, 山人向勞倫斯咨詢了一個一直不得其解的問題. 正好最近法友Louisa也饋贈山人不少台灣烏龍茶, 包括高山茶類和兩款老烏龍茶. 其一為民國八十年(1991)冬南投凍頂烏龍比賽獲優良獎的--上次在高岸茶會時誤為07年茶. 另一為不知年份產地的老烏龍茶(但可推斷時間沒有那款比賽茶久). 前者一直表現甚佳, 無可挑剔. 但在沏泡後者時山人常感覺茶湯有一種難以形容的"掛舌"或"臘質"感, 懷疑是與存儲過程中氧化過度所致? 我試泡了這種茶給勞倫斯, 但他嚐後認為沒有多大問題.

見山人對"濕倉凍頂"現顰蹙相, 勞倫斯打馬收兵, 問道: "還想喝什麼茶?" 山人沉吟片刻, 卻也想不出什麼特別的來, 剛才見他櫃子林林總總裡藏了不少茶, 就說: "有什麼怪茶拿來試試!" --- 勞倫斯轉身進了屋子.
欲知後事如何?
且聽下回分解!

下回提要: 普洱茶定義大爭論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